傳統工藝:
匠心巧制的味覺藝術
制作過程也是體力、耐力與技巧的結合:男士們負責處理豬肉,將其剁成肉泥;婦女們則負責配菜和蒸米。將肉末、蔥花、蘿卜絲等食材與地瓜粉混合后,加入五香粉、味精、鹽等調料,反復揉搓攪拌,直至形成均勻的面團。隨后,巧手的村婦們將面團搓成一個個圓潤飽滿的肉丸,整齊地碼放在蒸籠中。幾分鐘后,隨著蒸汽升騰,濃郁的肉香便彌漫開來,令人垂涎欲滴。
上坂村的蒸肉丸之所以與眾不同,關鍵在于其獨特的配方與制作工藝。村民們堅持使用傳統方法手工制作,拒絕工業化生產,確保每一顆肉丸都飽含匠心。據村民介紹,一次大型的蒸肉丸活動往往需要準備250斤地瓜粉、250斤豬肉及大量輔料,足見其規模之盛大、覆蓋之面廣。
社群紐帶:
凝聚鄉情的吉祥寓意
“已經幾年沒回來過年吃蒸肉丸了。吃上咱村的蒸肉丸,記住這份味道,開始新的征程!”一位常年在廣東工作的蔡先生如是說。對他而言,蒸肉丸不僅是家鄉的味道,更是一份難以割舍的鄉愁。許多在外打拼的上坂人都會特意在春節期間返鄉,只為品嘗這一口承載著記憶的家鄉味。
蒸肉丸已發展成為一項全民參與的社群活動和聯結村民情感的重要紐帶。據村黨委書記蔡金鳳介紹,上坂村是惠安校服生產的發源地,大多數村民從事校服生產銷售,常年在全國各地奔波,只有春節期間才能短暫團聚。蒸肉丸文化節的舉辦,不僅讓村民們有機會共話家常,還能齊聚一堂,共謀未來發展。
舌尖記憶:
地地道道的螺陽風味

來源 | 螺陽鎮
編輯 | 陳楨宇
責編 | 蘇劍忠
審核 | 林書達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